转载:藏家刘益谦的理想与现实
藏家刘益谦的理想与现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马继东:宋元书画是中国收藏门类的金字塔尖。除了刘益谦自己收的40多件,还借来近40件。
“最早买的一件是什么作品已经想不起来了,这么多年,时间换空间,究竟花了多少钱,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天文数字,20多年,也就收藏了40多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说完这番话,刘益谦掐掉手里的一支香烟,捧起青花搪瓷杯子猛灌了几口茶。我们的对话在龙美术馆上海西岸馆地下一间员工办公室里进行,简洁的装饰,倒是符合他时常自诩的“馆长助理”身份——馆长是他的太太,龙美术馆共同创办人王薇。
“陈佩秋先生的家人今天下午会护送作品过来,只有在亲自确认温度、湿度这些细节都符合展陈条件后再交付。我能理解,毕竟宋元书画收藏不易,每一件作品都饱含藏家心血。”此时已至下午四点,离他筹备了近三年的宋元书画特展正式揭幕,只剩下不到一天时间,这位在资本市场上频频果断出手的“定增大王”,同时也是当今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活跃的中国收藏家之一,只有确认最后几件展品顺利交接才能彻底安心。他瞟了一眼手机,眼神里闪过一丝大考前的紧张。
2.8亿港元买只鸡缸杯,3.5亿港元买张唐卡,1.74亿美元买幅莫迪利安尼——近年来在拍卖场上常有豪掷之举的刘益谦,在艺术圈有着“任性哥”的江湖名号,在面对宋元书画的话题时,却表现得颇为谦卑。
高山流水,文人雅士,花鸟走兽,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巅峰代表,宋元书画开创的题材一直是后世书画创作临摹的范本。历经千年颠沛流离,迄今存世的宋元书画总量不过两三千件。
据中国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耗时多年对海内外百家文博机构的摸底调查,目前已出版的23册《宋画全集》共收录834件,16册《元画全集》共收录605件,两者合计1439件,囊括了全球机构收藏95%以上宋元绘画珍品。收藏实力和保存环境两项条件均占有优势的机构尚且如此,拥有清晰传承纪录的民间私人收藏宋元书画则更为稀缺,因此,其一旦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里露面,自然是顶级藏家竞先追捧的“尖儿货”。
“从近几年拍卖市场的表现来看,就算是在经济调整期间,屡创新高的还是古代书画板块,主要的原因就是太稀少,不像近现代书画,你还可以有机会从艺术家的多件作品里面挑选精品;而古代书画不论精品与否,如果错过,在十年内你都可能不会再碰到。”
刘益谦以自己半年前从香港买回的张大千作品《桃源图》为例,“张大千的作品存世量很多,国内每一轮大拍出现的张大千都不下100件。如果我喜欢他画的人物,我可以慢慢等,直到我喜欢的仕女出现为止。我之所以花2.7亿港元买这幅《桃源图》,仅仅是因为艺术家晚年类似的泼彩泼墨作品不常见。”
相比之下,他对自己获得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的过程就心生感慨,竞拍时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这组画是2009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送拍的,我参加了那晚的夜场拍卖,全场最激烈的一次竞价正是它作为标的出现时,角逐很激烈,对手也都势在必得,我花了差不多45分钟才竞拍成功,整个夜场一直持续到凌晨才结束。”
当然,在刘益谦20多年私藏的40余件宋元书画作品里,经历曲折的并不止这一件。
比如他于2010年秋天以3.08亿竞拍成功的《平安帖》,曾创下当时中国书法最贵单字纪录,然而由于委托方是一个庞大家族,作品所有权归属36个人,家族矛盾导致该作品迟迟不能交割,法院采取了查封措施。“官司整整打了5年,这期间市场里的声音很多,很多媒体说我刘益谦不付款,其实情况非常复杂。”直到去年,等到终审判决结果,他才得以顺利付款、取画。
作为中国艺术品收藏门类的金字塔尖,宋元书画在带给收藏家至高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伴生着最为复杂的鉴定难题,如同一柄双刃剑:同以王羲之《平安帖》为例,藏家本人会认为是唐代临本,北宋临本还是南宋临本?
“西方对老祖宗的东西不会轻易推翻,国内的人总喜欢各执己见。”这位上海滩资本大鳄表达了对该命题设置的不满。“古代书画鉴定,我自己没有发言权,文征明比我懂,他在上面的题跋,写明就是真迹。再者,乾隆皇帝还题了‘可亚时晴’,认为跟‘三希堂’里的王羲之作品媲美。当然,宋临本也好,唐临本也好,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在交接仪式时,要求我写承诺,保证这件作品不能出境,这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了。”
在鉴定这一绕不开的环节,刘益谦所藏的40多件宋元书画中,苏轼《功甫帖》曾引发的争议无疑是最大的,长达两年的时间,多位专家和买家卷入其中。我问刘益谦,如今风波已平息,通过此事有何收获?他停顿了片刻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让更多人了解这件作品,是件好事,以后欢迎体制内的专家继续对龙美术馆的藏品提出质疑。”他相信市场实践历练的眼光,也相信凡事越辩越明。
而为了筹备这场名为“敏行与迪哲”的宋元书画特展,刘益谦特别邀请了两位策展人:一位是新水墨艺术家郝量,刘益谦欣赏这位八零后的创作天赋,更欣赏他对于宋元书画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另一位则是曾经为龙美术馆成功策划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的谢晓冬,在刘益谦看来,熟知拍卖市场的谢晓冬是与其他宋元书画私人藏家打交道的最佳人选。
于是,这两位产生了奇妙化学反应的联合策划人,根据刘益谦收藏的宋元书画作品,分别从宫廷趣味、精神生活、文人交往、艺术追求四个方面来呈现宋元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再根据四个展览主题的展品空缺,结合艺术家与大众的审美,从美国、香港、台北、北京、上海等地华人收藏家手里借来近40件精品,包括华谊总裁王中军以2.07亿竞买的曾巩《局事帖》,晋商张小军以9200万购得的宋克《急就章》,上海藏家陆忠以465万欧元从法国拍回的《唐后行从图轴》等,令这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民间收藏宋元书画特展最终变为现实。
专访结束的第二天,10月28日,展览如期举办,华人古代书画收藏圈的大半壁江山汇聚在龙美术馆上海西岸馆,其中,台湾顶尖收藏团体清玩雅集甚至组团来参观,盛况可见一斑。
芸芸嘉宾里,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著名书画鉴定家、80岁高龄的傅申,紧紧握住已故书画大师谢稚柳遗孀、95岁高龄的著名女画家陈佩秋的手,激动不已,也留下了这场宋元书画大展最为感人的一幕。
两岸长者的重逢,也别样应和了宋元书画作品的回流之势。
——本文转自FT中文网
-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 下一篇:胡志勇:建立诚信机制才是解决鉴定问题的根本途径